2025-08-20 03:17
(四)调查方法 一般情况下是测量驶过已知距离的时间。 一般情况下是测量驶过已知距离的时间。 1. 人工法: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。首先在拟调查 人工法: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。 的路段上选一很短的距离L, 的路段上选一很短的距离 ,其长度根据交通流的 平均车速可按下表选取。 平均车速可按下表选取。 地点车速调查的推荐行程长度L( ) 地点车速调查的推荐行程长度 (m) 车流平均车速(km/h) 车流平均车速(km/h) 40 40~65 65 行程长度L(m) 行程长度L(m) 25 50 75
例:在一条城市四车道的道路上,希望获得平均车 在一条城市四车道的道路上, 速的容许误差在2km/h以内,并具有 以内, 速的容许误差在 以内 并具有95%置信度的 置信度的 调查,问至少应取多少样本? 调查,问至少应取多少样本? 查表: 解:查表:E=2km/h S=7.9 K=1.96 ∴ 2 2
例题:在长 的一段南北向道路上, 例题:在长1.2km的一段南北向道路上,流动车 的一段南北向道路上 往返行驶12次 得到如下观测数据, 路段Q 往返行驶 次,得到如下观测数据,求:路段 南行: Os Ps 南行: ts(min) Ms ) 6次平均:2.61 次平均: 84.0 1.5 次平均 1.0 北行: On Pn 北行: tn(min) Mn ) 6次平均:2.42 次平均: 111.5 0.5 次平均 1.0 由公式: 由公式:
使用该法测定时,要求反复进行 使用该法测定时,要求反复进行8-12次,然后 该法测定时 次 求取平均值作为测量值。 取平均值作为测量值。 试验车移动观测法 可用较少人力测定较长区间内的平 移动观测法, 试验车移动观测法,可用较少人力测源自文库较长区间内的平 通过交通量,并可在测定交通量的同时求取区间速度 均通过交通量,并可在测定交通量的同时求取区间速度 密度,这对研究各参数间关系非常方便。但此法仅适 与密度,这对研究各参数间关系非常方便。但此法仅适 用于短时间的测量 短时间的测量。 用于短时间的测量。
(一)调查的主要目的 1.掌握某地点车速分布规律及变化趋势 . 2.作为改善道路的依据 . 3.用于交通事故分析 4.前后对比分析判断交通改善措施的成效 . 5.确定道路限制车速 . 6.设置交通标志的依 .
(二)调查地点 公路:直线段(视野条件好),i=0, 公路:直线段(视野条件好), ,不靠近路口 ), 路边无开发的畅行地段。 ,路边无开发的畅行地段。 城市道路:路口区间,没路边停车, 城市道路:路口区间,没路边停车,不受胡同出 入车辆和行人的影响。 入车辆和行人的影响。 指定地点:经常发生事故地点; 指定地点:经常发生事故地点;拟限制车速地点 拟设标志地点——不受上述要求的限制。 不受上述要求的限制。 ;拟设标志地点 不受上述要求的限制
2、抽样方法 、 抽样应是随机的,要避开特殊情况,如减速、 抽样应是随机的,要避开特殊情况,如减速、 停车、突然加速等, 停车、突然加速等,不要特意抽取高速或者慢 速车辆; 速车辆; 当一个车队驶过时,一般只取车头; 当一个车队驶过时,一般只取车头; 当不分车种调查时, 当不分车种调查时,样本中各车种所占比例应 与其在交通流中比例大体一致。 与其在交通流中比例大体一致。
1. 样本量:为满足统计要求,需要的最少样本量 样本量:为满足统计要求, 按下式计算
式中: 最小样本量; 式中:N——最小样本量; 最小样本量 E——速度观测值的允许误差(km/h), 速度观测值的允许误差( 速度观测值的允许误差 ), 一般可取E= 一般可取 =2km/h; ; K——不同置信水平对应的系数,见(表4-2); 不同置信水平对应的系数 不同置信水平对应的系数, ); S——样本总体标准差的估计值(与交通区域和道路类型有关 )。 样本总体标准差的估计值( 样本总体标准差的估计值
85%位车速:在观测到的车辆数中,有85%的车辆的 位车速:在观测到的车辆数中, 位车速 的车辆的 地点车速小于或等于该值。 地点车速小于或等于该值。 用途: 用于确定观测路段的最大限制车速 最大限制车速。 用途: 用于确定观测路段的最大限制车速。 50%中位车速:在该车速以下行驶的车辆数等于在该 中位车速: 中位车速 车速以上行驶的车辆数。 车速以上行驶的车辆数。 15%位车速:在样本中有 位车速: 的车辆未达到的车速。 位车速 在样本中有15%的车辆未达到的车速。 的车辆未达到的车速 用途:为减少排队阻塞现象, 用途:为减少排队阻塞现象,交通管理中对某些需要 限制最低车速的道路如高速公路及城市快速路 的道路如高速公路及城市快速路, 限制最低车速的道路如高速公路及城市快速路,以此 指标作为最低限速。 指标作为最低限速。
3、调查方法 、 (3)车辆感应器测定法 ) 感应器感应出通过车辆的数目,方向。 感应器感应出通过车辆的数目,方向。 (4)摄影法 ) 摄像,然后放映,统计出交通量。 摄像,然后放映,统计出交通量。
3、调查方法 、 (5)仪器自动计测法 ) 包括气压式,地磁式,电磁式,超声波式和 包括气压式,地磁式,电磁式, 红外线式自动计测仪。 红外线式自动计测仪。 感应器自动测出出通过车辆的数目,方向。 感应器自动测出出通过车辆的数目,方向。
上例中我们关心的是85%位车速: 位车速: 上例中我们关心的是 位车速 则
2、表达方式 、 (1)平均日交通量 )平均日交通量ADT(average daily ( traffic) ) 观察期内交通量的总和除以观察总天数。 观察期内交通量的总和除以观察总天数。 ADT=(Q1Q2……Qn)/n ( 单位: 单位:辆/d
取得上述数据后,由下式计算单向交通量 取得上述数据后,由下式计算单向交通量QE(W):
(三)调查时间 气候良好,交通情况正常的日子。 气候良好,交通情况正常的日子。调查具体时 间取决于调查目的。 间取决于调查目的。 为了调查车速限制,收集基础数据, 为了调查车速限制,收集基础数据,应选择在 非高峰时间。 非高峰时间。 对比:相同时段。 对比:相同时段。 10: 00 ~ 12: 00
(五) 样本要求 1. 样本量 五 置信水平系数K值表 置信水平系数 值表
教学目标:延误的定义, 教学目标:延误的定义,影响行车延误的因素 延误资料的应用, ,延误资料的应用,掌握路段行车延误调查的 方法和交叉口延误调查方法。 方法和交叉口延误调查方法。 重点: 重点:交叉口延误调查方法 难点: 难点:调查数据的整理
(一)定义 延误:由于道路与环境条件、 延误:由于道路与环境条件、 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 控制设施等驾驶人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时间损失, 控制设施等驾驶人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时间损失, s/辆或min/辆计 辆或min/辆计。 以s/辆或min/辆计。 (二)分类 1、基本延误(固定延误):由交通控制装置所引起的延 基本延误(固定延误) 是与道路交通量多少及其他车辆干扰无关的延误。 误 , 是与道路交通量多少及其他车辆干扰无关的延误。 主要发生在交叉口、交通信号、停车标志、 主要发生在交叉口、 交通信号、 停车标志、让路标志和 铁道口等处。 铁道口等处。
1、分组 、 组距和组数确定后, 组距和组数确定后,下一部就要确定第一组的 下限, 上、下限,通常只要将原始数据中的最小值包含 进第一组即可。 进第一组即可。 为不使一个数据同时跨越两个分组, 为不使一个数据同时跨越两个分组,各组分界 值应是实测值单位(km/h)下移一位的中值 值应是实测值单位 下移一位的中值 (0.5km/h)。这样每一实测值可位于一个固定组。 。这样每一实测值可位于一个固定组。
(四)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 1. 人工法 3名调查员 名调查员 1人 1人:起点挥旗 1人:终点秒表 人 1人:终点记录 人 车型 序号 1 2 车型 通过时间 车速 距离(m 距离(m) (s) (km/h) km/h)
1. 人工法 2.车辆(道路)检测器法 .车辆(道路) 选定路段两端个放一根充气橡皮管, 选定路段两端个放一根充气橡皮管,车辆驶过一 段,压着管子产生冲击波,计时开始,通过另一 压着管子产生冲击波,计时开始, 端时,计时结束。 端时,计时结束。 3.雷达测速仪法 . 雷达仪直接向车辆发射微波, 雷达仪直接向车辆发射微波,直接读出车速 4.光电管法 . 5.摄影测量法 .
三、交通数据的分析应用及不同车辆的换算 交通数据的分析应用及不同车辆的换算 应用及
行车速度与交通量一样,也是一个随 行车速度与交通量一样,也是一个随 变量。 机变量。 车速频率: 车速频率:在同一地点观测到的以某一 确定速度行驶的车辆数n,与总的观测车 确定速度行驶的车辆数 与总的观测车 的比值。 数N的比值。 的比值
直接将式中的E、 换成 换成S、 即可 即可。 直接将式中的 、W换成 、N即可。